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能源清洁高效化利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3-09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02
全国政协委员朱共山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现行《可再生能源法》中部分规范和制度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阶段,建议修订。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比例,通过修改《可再生能源法》,建立清洁电力的强制上网和优先上网制度,满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的电价和补贴分摊制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
0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要立足新问题新挑战,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为核心,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另外,还要推进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利用。科学发展水电,立足自主,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拓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径和机制,提高消纳能力。
04
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能从根本上破解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粗略测算,如果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05
全国政协委员刘振亚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这是继钢铁、煤炭去产能之后提到的第三个行业。建议严控煤电发展规模,有效解决能源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06
全国政协委员朱佳媛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今后十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的关键期。预计2020年、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将达40%、55%以上,新增装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由于我国电源、电网长期缺乏统筹规划,电网与清洁能源发展严重失调,导致“三弃”(弃水、弃风、弃光)问题日益加剧,亟须加快建设西部北部能源基地特高压送出工程。
07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单位产品能耗、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系统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节能是第一绿色低碳能源。控制住能源消费总量“分母”,做大非化石能源“分子”,就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基础上,强化氛围节能、布局节能、系统节能,持续推进节能提效。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让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的关键举措。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及电力输出工程建设,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尽快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等问题。同时,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08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在今后经济社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中我国要保持战略定力。首先是尊重国情。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仅为14.5%,其中水电比重高达73.7%,新能源比例不足世界平均的1/2。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其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之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5年煤炭消费量增速仅降低2%,说明中央在宏观调控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因此,单纯的“去煤化”根本做不到。第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明确要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和“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而不是单纯的“去煤化”。
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能源生产既要优存量 (即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水平),也要拓增量 (即提升水能、风能、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安全高效发展核能,优化能源生产布局。 第三,空气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进等方方面面,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
09
国务院参事郑虎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2016年,我国能源领域通过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能源供给质量明显提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能源清洁化供应作为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坚持节能优先,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2000年至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约38%,而我国增长了近2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下降,单位gdp能源消耗也大幅度降低,但仍明显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高能效的潜力很大。在控制和降低能源消费方面,我们必须有制度性安排和政策性引导,积极推广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加快向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
二是要坚持清洁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煤炭的占比达62%以上,而全球平均只有27%左右。相反,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到25%,而在我国仅占6%。我们必须把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切实化解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着力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突出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要坚持依靠改革创新,推进能源“四个革命”。发挥好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竞争性环节的开放,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增强能源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力。要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围绕绿色、低碳、智能的战略方向,大力推进非常规油气及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并网技术和储能、微网技术等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相应开展重大示范工程,发展先进高效节能技术,抢占能源科技竞争制高点。